化工园区构建石化职教体系
2018/11/21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面临着转型发展、科技创新等挑战,园区的人才需求和培训需求越来越强。然而,传统的培训和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园区的需求,未来,化工园区该如何打造职业教育体系呢?
11月10日,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举行,当天,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以下简称“石化行业学院”)在该院揭牌。国内多个化工园区和职业院校开展对话,探讨如何携手共建开办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石化行业学院未来如何运行?如何服务国内化工园区和园区内的化工企业?成为化工园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就是其中之一。该区所在的东营市是国内地炼能力最大的地级市,是胜利油田所在地,该区目前也是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示范区。共有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氯碱化工三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9家,投产在建项目90多个,炼油能力1580万吨/年。
“2025年园区将力争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50强。然而,支撑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大批的石化产业人才,园区内的化工企业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人才需求,现在每年园区的用工需求在1000人以上。以园区内的天弘化学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有1500多人,每年需要学历和能力提升的员工就有200多人。传统的培训方式是员工自学和‘老带新’的模式,这种方式缺少平台,培训不规范。”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宏图表示,希望石油和化工学院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能够设立办学点,园区将提供场地和资金,附近的东营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师资,通过三方共建,破解化工职业教育难题。设立办学点后,不仅能够服务园区内的化工企业职工,还能服务社会人员。
人才培养需求不仅是传统化工园区面临的难题,新兴产业化工园的人才需求更加强烈。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是南京做优做强新材料支柱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生产基地而设立的专业特色园区。
该科技园副主任陈建宁介绍,目前科技园已经成功跻身最佳新材料产业园区TOP10。这与园区长期以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和集聚是分不开的。
陈建宁透露,为了培养高科技人才,目前科技园已经与多所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约新型研发机构6家,拥有石化类工人16471人,技能型人才5189人。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目前科技园还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借力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计划在科技园设立企业大学和办学点,为科技园培养人才。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副院长于红军指出,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目前国内约有30多万家企业,1900余万人的产业人力资源队伍。同时,国内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安全环保压力增大等挑战,要实现石化行业后备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国家开放大学石化行业学院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石化行业学院由国家开放大学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建,面向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行业学院办学的基本模式,它的特征是能够精准服务石油和化工领域全产业链职工的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于红军表示,行业学院将办到国内多个化工园区和大型化工企业,让教育与生产需求结合,直接为园区人力资源发展服务。石化行业学院计划在全国设置23个办学点,这些办学点基本都布局于国内的化工园区或园区所在的大型化工企业。
据了解,目前,国内知名的化工区如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江苏省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等多个园区均计划设置办学点。
在化工园区和园区企业设置办学点,高兴的不仅是化工园区,还有化工企业。默锐集团董事长杨树仁说,就近设置办学点,打破了企业和学校的围墙,成立了跨企业的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模式。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部长徐双超说,这种教育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为化工企业职工提供了教育平台;长期以来,社会上的培训太理论,太高深,和企业的装置生产结合不紧密,职工的学习意愿也不高,而这种教育针对性好,实用性强,将深受企业和职工的欢迎。